為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要求,進一步推動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重要主體作用,強化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帶動引領示范作用,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教育部關于《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的工作部署、《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教育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服務“三高四新”戰略的意見》以及《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要求等文件精神,結合校企實際,制定以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發展規劃。
一、發展思路與目的
未來三年的時間里,學校將依托中大泵業,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責任同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加快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技工教育體系,培養更多具有良好專業知識、實際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促進技工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培訓質量,結合各產業轉移升級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校企雙方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促進企業發展、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二、合作單位簡介
1、學校簡介
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隸屬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是一所以培養中、高級技術人才為主的綜合性國家級重點技工院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醴陵釉下五彩燒制技藝)傳承基地、國家級陽光排舞進校園示范基地、湖南省職業技能競賽(電子技術項目)集訓基地、陶瓷專業委員會秘書單位、湖南省文明校園、湖南省人才培訓示范基地、株洲五彩陶瓷產業發展促進中心理事單位,其前身是由后任民國總理熊希齡于1905年創辦的“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建國后續建于1958年,至今已為全國陶瓷行業培養近4萬名專業技術人才,被譽為培養陶瓷技術人才的“黃埔軍?!?span>。
學校坐落在“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醴陵。新校區占地面積300.8畝,建筑面積11.86萬平方米,是一所集現代化、智能化、園林式、生態型、文化氣息濃都的新型校園。學?,F有教職工286人,中高級職稱人數110人,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2人、省級陶瓷藝術大師8人,享受國務院、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2人,省級、市級品牌教師7人,學校開設有陶瓷產業系、信息工程系、機電工程系三個專業群系和產業商學院、對口升學部兩大教學部,承擔了預備技師、高級技工、中級技工三個層次技工教育及社會培訓工作,在籍學生人數4000多人,年培訓人員達5000人以上。
學校堅持“立足地方產業,發展特色專業,培養特色人才”的辦學思想,立足湖南省十大標志性產業之一的陶瓷產業集群辦學,主動對接市場,服務地方產業,創新實訓平臺,開創“校中廠”,產學研深度融合,教研成果豐碩,其中大師制培養工匠人才模式和技工院校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教學模式獲得省級教研課題。2020年,學校學生嚴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電子技術項目第九名,并成功入選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學校在狠抓教學內涵的同時,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辦學聲譽。
在“十四五”期間,學校將致力于打造“一個中心、兩大基地、三大平臺”,即湖南陶瓷藝術文化技藝交流中心,全省陶瓷專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文化傳承基地,國家級陶瓷材料重點實驗室、國家級陶瓷工業設計中心和國家級陶瓷檢測中心三大平臺。提升學校對陶瓷文化傳承、交流和輻射作用,提升學校面向全省陶瓷產業的公共服務能力,著力打造陶瓷產業發展的新増長極、陶瓷行業轉型發展的新引擎、陶瓷文化傳播的新高地、陶瓷創新創業的新平臺。
2、企業簡介
湖南中大節能泵業有限公司系九十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專業生產各種葉片泵的水泵生產骨干企業之一。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先后曾使用“湘電長沙水泵廠醴陵分廠”、“長沙中大水泵實業有限公司”、“醴陵市水泵一廠”、 2013年3月,公司為市場適應市場機制,改制為“湖南中大節能泵業有限公司”。
公司坐落于醴陵市茶山鎮轉步口村,公司占地面積6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6000平方米,現有機加車間2600平方米、裝配車間1700平方米、船舶車間6000平方米、成品倉庫1500平方米、測試中心1000平方米、辦公場地3500平方米等。在崗職工80人。專業生產D型多級泵、MD型耐磨礦用泵、MDP自平衡耐磨多級泵、XR/R型熱水循環泵、DG/DGP多級鍋爐給水泵、ZBCZ(P)系列取水泵船、ZFB浮筒泵站,ZYB移動泵車等。成臺泵的年生產能力過500臺,年產值已過6000萬。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服務領域遍及能源、礦山、冶金、石油、化工、城市建設及農田灌溉。
公司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品質量和不斷開發新產品。多次被評為省級、市級“AAA明星企業”,“優秀企業”,省級“守合同重信用單位”,以及省技術質量監督局授予的“產品質量信得過單位”。具有“船舶生產條件許可證”、“水泵生產許可認證”、“機電安裝總承包叁級資質”、“安全生產許可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高新技術企業認證證書”。2018年,拼裝式智能型取水泵船獲湖南船舶工業協會“產品優質獎”,2018通過“湖南省制造強省重點扶持企業”,獲評2018“中國鍋爐給水泵十大品牌”,公司共獲授實用新型專利11項:一種大跨度的取水裝置、一種利用浮筒取水的泵站、分體式可拼裝浮船、多出口離心泵、一種排氣式水泵油室堵頭、用于離心泵的自動引水裝置、取水泵船防凍設備、一種大口徑取水泵船活絡接頭、一種虹吸電動兩用式取水泵船、一種下沉自吸式拼裝型浮箱泵站、一種虹吸式取水泵船。公司共獲5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取水泵船遠程控制系統軟件、二開二備線路圖PLC控制系統軟件、礦用水泵遠程控制系統軟件、移動泵車雙電路操作控制系統軟件、水泵自動控制系統。
2019年公司與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建立產學研戰略合作,在校方師質力量合作下,雙方已申請3項專利:一種大口徑取水泵船活絡接頭、一種下沉自吸式拼裝型浮箱泵站、一種虹吸式取水泵船。 并成功的運用在四川南部垃圾發電,江西撫州城區供水,安徽寧國城區供水、華潤水泥生產取水等多個項目,取得了豐碩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用戶口碑。
湖南中大節能泵業有限公司以其良好的信譽和品質,憑借其開拓發展,追求卓越的精神,以最優惠的價格和完善的服務體系,滿足市場及廣大用戶的需求。
三、產教融合保障機制
為了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各項工作及項目優質高效進行,校企雙方優化安排了產教融合的組織機構,并在此基礎上明確、合理的設定各級組織結構負責人的相關職責,以進一步保證項目成果質量。成立產教融合專家指導委員會、工作小組,下設組長2人,副組長3人,組員20人。參與工作的機構為湖南中大節能泵業有限公司、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機電工程系等。
(一)成立產教融合專家指導委員會
為使學校培養的技能型人才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適應新時代浪潮下的教科研需求,使學校教學更契合新形勢發展的要求,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與湖南中大節能泵業有限公司成立產教融合專家指導委員會。設定主任2人,副主任3人。
1、主任
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黃金波院長;
湖南中大節能泵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易國華。
2、副主任
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劉春林副院長;
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機電產業系主任葉謙;
湖南中大節能泵業有限公司生產部主管劉伯平;
主任與副主任職責:為本項目提供戰略發展方向,提供充分的人力、財力等資源和政策保障,負責質量改進和糾正與預防措施的實施;
(二)產教融合工作小組
1、組長
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機電產業系副主任陸唐;
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機電產業系副主任石冰;
湖南中大節能泵業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尹方;
職責:負責落實協議的簽署、團隊的建立、資源的組織、質量的把控,項目的策劃、實施、保持和持續性改進;以及成果的申報和評估等。
2、秘書長
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機電產業系機械教研室主任肖陸君;
湖南中大節能泵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金梅;
職責:協助主任、副主任、組長完成產教融合日常工作,組織擬訂工作報告、計劃、總結等文件的材料工作,負責與相關職能部門聯絡工作等。
3、組員:
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學工處副處長李斌;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機電工程系機械教研室副主任崔晶;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機電工程系團總支書記許恩;湖南省陶瓷技師學院機電工程系專業教師郭龍、顧航;
湖南中大節能泵業有限公司工程師劉軍、湯利軍;湖南中大節能泵業有限公司技術員陳偉、肖虹;
職責:負責落實組長與秘書長交待的具體事宜。
(三)產教融合協調機制與制度
1、建立校企合作制度。
建立校企合作相關制度,以制度規范合作。鼓勵技術研發團隊申報科技創新類項目,對于依法取得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的人員應與企業、學??冃煦^,鼓勵技術人員技術研發。
2、加強校企合作交流。
積極學習借鑒外部推動產教融合的先進經驗,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發揮示范引導效用,加強與職教、高校、研究機構以及其他企業間的合作交流,共享教育和研發資源。
3、營造良好協作氛圍。
加大宣傳力度,對在產教融合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給予表揚,營造全公司積極支持,主動參與產教融合的良好氛圍。
四、建設計劃
(一)校方產教融合措施及安排
1、依托中大泵業結合就業市場需求,合作設置開發專業、研發專業標準,開發課程體系、教學標準以及教材、教學輔助產品,開展專業建設。
2、通過校企合作中“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工”,建立聯合培養機制,通過“冠名班”、“訂單班”等形式,利用雙方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學校育人機制和企業用人機制的耦合作用,共同制定招工招生計劃,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或職工培訓方案,實現人員互相兼職,相互為學生實習實訓、教師實踐、學生就業創業、員工培訓、企業技術和產品研發、成果轉移轉化等提供支持,培養符合企業和社會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3、通過校企合作,根據企業工作崗位需求,開展學徒制合作,聯合招收學員,按照工學結合模式,實行校企雙主體育人,為企業引進更多的優秀的、與需求相符且專業對口的學生提前進入企業實習,讓實習學生提前了解崗位工作內容、企業文化,增進企業認同感,增加實習學生保留率,同時縮短企業新員工培訓周期及培訓成本,亦可緩解企業階段性生產人員緊缺問題。
(二)企業產教融合措施及安排
1. 提供學生實習場地,免費提供食宿。中大泵業協同開發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實習條件和鍛煉機會。在生產實踐中,學生會在技工師傅的帶領指導下,把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提供教學用鋼材,自合作起中大泵業多次無償提供部分鋼材和零件給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實習,讓學生提前熟悉企業生產的零件和加工工藝,提高學生機械加工操作技能,為今后就業夯實基礎。
3.提供教師實踐場地,免費提供食宿。校方組織專業老師定期到公司現場交流和實習,提高了公司一線操作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師生的實戰經驗,突破了校企雙方理論與實戰的瓶頸。
4. 聯合校方教師進行科研功關,申辦專利技術。2021年底至2022年中大泵業建設一棟1200平方米車間,專用于校企雙方進行技術攻關和新產品開發,充分發揮校方的師質技術和企業的設備場所,研制并申請專利。
5. 中大泵業冠名贊助校方各項競賽和運動會。企業及學校共同舉辦技能大賽,通過技能競賽號召激勵學生認真努力學習知識技能,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術能力。同時,進一步總結經驗,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6. 資助校方困難學生,中大泵業對家境困難學生給予一定的幫助,每年預計贊助校方困難學生3名左右。
7. 定期組織校企交流活動,對細化合作、實質性開展等方面定期進行深入交流,力爭取得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
8. 表彰校企合作中表現突出的校方人員,中大泵業每年將對在校企合作中成績表現突出的人員給予表彰。
(三)具體合作內容及方式
與中大泵業確定的合作內容有:建設聯合研發實驗室、定向人才培養、新型學徒制培養、學術交流等,隨著合作的加深和需要,可以拓展更深層次的合作領域。
1、建設聯合研發實驗室
2023年與中大泵業建設一個具體的聯合實驗室,建立良好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機制,同時為合作開展科技項目的教師及學生提供專門辦公、小試條件,合作的科技項目做成真正面向市場、面向客戶、具有實用性的技術。
2、定向培養人才
遵循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規律,充分發揮企業的龍頭企業作用,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雙方根據訂單班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共同制定完成學生實習實訓計劃實施和安排;企方依教學要求接受訂單班學生觀摩、操作、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并配合教學計劃為訂單班學生提供設備、場地、人員等方面的支持;關注參與訂單培養學生的外部論證,實現培養內容的社會適應性和合作崗位針對性的充分兼顧與融合,在滿足本企業合作崗位要求外,避免學生形成培養內容的針對性太強而知能面過窄,從而導致學生進崗后的轉崗困難。
3、新型學徒制培養
校企雙方互認掛牌、員工培訓合作:校方借助繼續教育、職業資格培訓等教育教學資源優勢,按照企業要求,為企業員工學歷提升、技能鑒定、崗前培訓等提供條件。學校參與企業人才的培養、開辦職工學校,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為企業長期培養從事數控設備實操加工的合格崗位工人,并按培訓結果發放相應國家職業資格等級證書。
在企業推行以“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工”,采用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以企業為培訓責任主體,以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安全生產規范及職業素養為主要培養內容,通過企校雙師、彈性學制等制度保障,培養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企業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4、科研項目合作
以中大泵業新產品設計、智能制造和技術服務為切入點,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探索產學研資政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模式,構建科技研發、科技轉化、產業孵化和人才培養與聚集平臺,打造水泵行業高端人才匯聚和培養基地。
5、技能競賽
企業及學校共同舉辦技能大賽,通過技能競賽號召激勵學生認真努力學習知識技能,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術能力。同時,進一步總結經驗,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五、預期目標
(一)校方產教融合預期達到的成果
1、2021年底,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制定三年制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貼合企業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有效縮短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距離。
2、2022年,利用學院場地 、師資等資源 ,按照“學院出人力場地 、企業出資金設備”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建立中大節能泵業“營銷中心”、“展示中心”、“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科技研發中心”等校中廠、校中店 ,既可以方便學校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又能深化校企合作 ,推動校企合作長效 、良性運作。
3、2022-2023年,校企雙方共同開發5門職業能力課程,其中2022年2門,實現將企業崗位工作技能要求轉換為學校課程教學內容,將企業產品轉換為課程項目化教學任務載體。
4、2022-2023年,學校建立兩個“中大節能泵業冠名班”,舉辦兩屆中大節能泵業冠名的職業技能競賽,大賽獲獎選手優先推薦給中大節能泵業 ,學校通過冠名,在校園內營造校企合作文化氛圍,讓企業文化同學院文化有機結合,營造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特色校園文化。
5、2023年,校企雙方以“市場為導向,就業為目標”,根據實際情況共同開發一個新專業。
6、2022-2023年,學校利用自身教育資源舉辦兩屆中大泵業職工參加的車工技能鑒定、培訓班等,為企業職工學歷素養提升、技能認定提供幫助,提升企業競爭力。
7、2022年,校企雙方互設基地。學校在中大節能泵業掛牌設立“湖南陶瓷技師學院見習實訓基地”,中大節能泵業在學校掛牌設立“中大節能泵業公司人才引進基地”,雙方簽訂正式協議,明確雙方職責。
8、2022-2023年,學校利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進企業實踐鍛煉,教師以校企合作項目為任務載體,將掛職鍛煉與校企合作融為一體。
(二)企業產教融合預期達到的成果
1. 2021年底到2022年中,中大公司投資150萬元建設1200平方米車間,用于校企合作技術科研室,同時投資近200萬元購入用于科研的相關設備。
2. 2021年底到2022年中,中大公司投資近百萬元完成對食堂宿舍升級改造,提升就餐住宿能力,力爭2021年接納校方學生30人次跟崗實習,20人頂崗實習;2022年接納校方學生80人次跟崗實習,30人頂崗實習;2023年接納校方學生120人次跟崗實習,50人頂崗實習。
3. 2021年中大公司提供校方教學耗材,應急物資價值2萬元,提供跟崗及頂崗實習設備近80萬元;2022年中大公司提供校方教學耗材,應急物資價值3萬元,提供跟崗及頂崗實習設備近100萬元;2023年中大公司提供校方教學耗材,應急物資價值5萬元,提供跟崗及頂崗實習設備近150萬元。
4. 2021年中大公司聯合校方技師力量完成1項專利申報,涉及水泵及泵船領域;2022年完成3項專利申辦,涉及泵船和電氣控制領域;2023年完成5項專利申報,涉及泵船、泵車、電氣控制領域。
5. 2021年中大公司擬投入10萬元組織校企交流活動,贊助校方1次技能競賽或校運動會,資助1-2名校方困難學生;2022年中大公司擬投入15萬元組織校企交流活動,贊助校方1-2次技能競賽或校運動會,資助2-3名校方困難學生;2023年中大公司擬投入20萬元組織校企交流活動,贊助校方2-3次技能競賽或校運動會,資助3-5名校方困難學生。
6. 2022年中大公司接納校方定向培養技術學生20人,涉及機械、焊接、電氣、商務銷售等領域;2023年中大公司接納校方定向培養技術學生30人,涉及機械、焊接、電氣、商務銷售等領域。
六、保障措施
(一)資金保障
雙方在合作過程中,做到項目資金??顚S?。嚴格按照項目計劃和項目預算批復開展項目推進及資金使用事宜,嚴把項目資金關,內部定期檢查,嚴禁項目資金截留挪用,確保資金安全運行。
(二)職責明確
與合作單位簽訂必要的合作協議,明確各方職責權利義務、合作范圍及內容,保障學生在企業實訓的設備、場地等基本條件,確保學生完成實訓任務,同時學校為企業人員提供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三)加強溝通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施中,雙方要定期溝通,就人才培養、項目實施、學生實訓、學術交流等過程進行不斷的加以改進,以便提高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
400電話